庆兴局长在局地质及矿业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认清行业形势  找准发力方向  促进新常态下全局地矿工作稳定向好新发展
 
——在局地质及矿业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5年7月24日
 
局长、党委书记  王庆兴

同志们:
    本次会议是在距4月份局经营工作座谈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地矿工作方面的专业性会议,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在研讨的基础上统一认识,认清当前的地勘和矿业经济形势,研究分析新常态下我们地矿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思路,总结近年来全局地矿工作的成绩,找准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超前谋划,创新举措,认真部署下一阶段的地矿工作。
    同时,趁着这次召开地矿工作会的机会,把各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和分管地勘、技术、质量等工作的同志召集到一起,就全局“十三五”规划中大地质工作如何谋篇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听听大家的想法,围绕地矿经济新常态下路怎么走、活怎么干等问题深入讨论和交流,这对于总结“十二五”、规划“十三五”、科学指导全局地矿工作、促进全局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期间,李局长以及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还将分专题发言。下面我先谈三点意见。
    一、“黄金十年”地勘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通过开展省地勘基金项目煤炭资源勘查、攀西钒钛磁铁矿整装勘查工作,在资威煤田铁佛场,川南煤田蒿坝、大雪山、洛表、两河、河坝以及攀枝花宝鼎矿区深部等40多个地区发现和探明了一批较大资源量的煤炭、铁矿石和硫铁矿。2008年在攀枝花宝鼎矿区深部找到一大型优质炼焦煤基地,成果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在川中严重缺煤地区取得找矿突破,改写了川中缺煤历史。2009年大村煤层气地面抽采点火成功,在川南实现了中国南方二叠系煤层气勘探开发储层改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层序地层及构造控煤作用在四川省煤炭资源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四川省煤层气地面抽采试验研究、石屏三维地震勘探等多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成果奖。2014年,重庆秀山页岩气区块“秀页2井”创西南地区最深的大口径钻孔记录,筠连大雪山项目定向钻进工艺研究,创建局以来孔身轨迹斜度最大(24度)、孔深最深的定向斜孔记录。在汶川“5.12”、芦山“4.20”、云南鲁甸、康定“11.22”等历次地震的抗震抢险过程中,参与了大量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四川“红层找水”工作,驰援云南、山东、贵州抗旱找水,在山东打出了“四川援鲁第一井”,为政府履行社会职能提供了技术支撑。近期顺势而为,组建了国内首个省属“页岩气评价与开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煤矿瓦斯(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两个非常规油气技术平台,为全省页岩气、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这些成绩,得益于在座的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地勘、技术、质量、经营、安全等工作同志的精诚团结、不懈努力,得益于局职能处室的竭诚服务和专家团队的正确指导,得益于全局广大技术人员的艰辛付出、忘我奉献,在此,向战斗在地矿工作战线的全局干部职工表示深深的感谢,大家辛苦了!
    对这些成绩“回头看”,也反映了我们几十年来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表明了我们的产业结构一直在应对市场变化中不断调整,在调整中不断拓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我们搞了60年的煤炭勘查,经历了数次行业波峰波谷的调整和洗礼,走过了十多年的“大地质”市场经济,目前队伍已经成熟,市场渠道清楚,相关的管理经验基础成熟。“十一五”以来的这些成果又为全局地矿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科技、装备及资金积累,为全局“十三五”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面对市场,面对下行的经济压力,我们有信心做好下一步的地矿工作。
    二、地矿工作面临的“新常态”和新举措
    “新常态”这个词,这两年很火,针对地矿工作,我们有必要再次认识一下。对于全国经济来说,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迎来了“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对于地矿经济来说,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发展后,迎来了“投资下滑、竞争加剧、利润萎缩、改革加速”的“新常态”。这两种新常态在短期内都难以结束。
    (一)深刻认识地矿工作面临“新常态”的特点。新常态下地矿工作新形势,主要体现出3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矿产勘查投资在下滑,地勘单位过去赖以生存的技术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盈利能力在下降。从全球看,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相继2013年比上一年下降30%后,2014年再次下降26%;从国内看,我国矿产勘查投入自2013年出现十年来首次下滑后,2014年全国地勘再次同比减少10%,这已是我国地勘投入连续两年下降,今年上半年又有所下降,个别省份财政投入很少或继续维持零投入状态,社会资本投资转向更加敏感,减少更早更快。二是政府的财政投资在回归公益,矿权运作回归理性,而矿权经营难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2014年财政资金在总投入和矿产勘查领域的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13.7%和20%,但基础地质、地环地灾和地质科技等领域的投资分别增长51.5%、27%和39%,说明不利中还有好的方面。三是各地勘局正处于既要谋发展,又要抓规范的阶段。各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持续推进,如何选择适应本地实际的分类改革路线,成为地勘单位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新常态”,认识不易,适应更难,如何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谋求新发展,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担当,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二)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现在,业内人士常说矿业已陷入寒冬,一些地勘从业者为此感到迷茫,甚至焦虑。这是矿业下行带来的压力。但是,矿业进入低谷并不意味着地勘行业也进入了低谷。面对当前“新常态”,应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向好,总量还在增长,只是增速放缓。习总书记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总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随着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重大部署的深入推进,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新常态下的地勘行业来说,这当中蕴藏着无限机遇。稳增长,意味着还有相当的经济规模,这就要求与之相匹配的矿产资源及地勘工作,在某些领域地质工作需求量甚至还会不断增加;调结构,则应把地勘工作的着眼点落于国家战略能源需求上。
    从国家以及省级层面来看,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的趋势还会延续,国家必将采取系列举措,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些新举措,密切跟踪,准确研判。国务院已经加快了投资刺激政策的出台,具体是:加快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精简企业核准项目前置条件;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等。其中,实施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七大类,即信息电网油气、重大网络、健康养老、生态环保、清洁能源(核电、西南水电、风电)、粮食水利、交通(中西部铁路、公路、内河等航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七大工程总投资逾10万亿既是宏观政策,也是产业政策,两者将形成叠加效应。我们接下来要关注的是“投哪里、谁来投、怎么投、什么时侯投”的问题。
    此外,受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影响,地灾、环境治理等公益地质迎来了新机遇。身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我们迎来了国家推动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身处页岩气资源第一大省的四川,我们又迎来了省委省政府“推进五大成长型高端产业”的战略机遇。因此,地勘工作必须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更加主动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更加主动地转方式、调结构,更加主动地依靠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走出一条“新常态”下的新路子。
    (三)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的战略转变。一是坚持依法治局,规范管理。科学的管理也是单位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如果说在过去的“黄金十年”,单靠地勘基金、地灾治理“躺着就能挣钱”,现在则要靠主动经营、改革创新、加强管理、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获取利润。新常态下,我们更要记住“管理也能出效益”,要强化内部管理,在规范财务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严格安全生产保障、提升办公信息化和自动化等常规重点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法治思维在管理中的运用,把来之不易的订单做优做好。
    二是尽快适应新常态下的新做法。新常态下有新要求,改革发展要看清形势、找准定位、依法推进,尽快适应新的做法。比如,矿产资源管理将越来越严格,矿业权审批及年检将更加规范。现在回头看,矿权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要好。如果矿权不优,数量多反而会累积负担。再如,随着依法治国的进一步推进,地质勘查业会逐步进入法治化轨道,行业监管将更加严格,加强诚信建设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遵循,每个队、院、公司都要从我做起,严字当头,以实为先,形成诚实守信的现代化地勘企业。再比如,随着简政放权,地勘基金、地灾项目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政府权力下放,我们经营工作的重心也要下移,找到、找准工作对接点。
    三是认清地勘投入新方向,找准突破口。从地质行业层面来看,国家地质财政投资方向在专业类别上进行重大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资金在矿产勘查领域投入进一步减少,但在基础地质、水工环灾和地质科技等领域的投资却大幅增长,在公益性地质调查及新能源、新材料矿产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地勘资金进一步聚集。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市场行为将逐步影响地勘市场,社会资金将在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2015年—2020年,国家重点开展陆域能源地质矿产评价、油气、页岩气、铀矿、煤层气等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等八大计划,全国的地质工作将有新布局,这将给地勘队伍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原来属于区域性的竞争,现在上升到全国范围内的越来越多。
    我们要充分发挥在工勘、岩土、地灾、测绘、钻探、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传统优势,继续深化“两个拓展”,持续加强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大地质技术服务项目,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大地质业务的拓展,从过去单一的以常规矿产服务转向多目标服务,服务于资源保障,服务于民生,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融入到国家和地方发展中去。地勘院参与凉山州南红玛瑙矿的勘查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
    关于国外找矿,近年来,我国有众多的企业出国找矿、开矿,但成功者很少,地勘单位出国找矿仍步履维艰,而且在海外找矿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出国找矿、开矿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国际化运作经验,还需要丰富的找矿经验和专业的地勘技术人员。目前,前者是企业具备的,后者是我们地勘单位具备的,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实现资源全球化战略。我们到国外找矿,目前主要还是靠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联合拓展海外市场。我们已经开展境外找矿的单位,要切实了解好国际商务规则、当地的政策、不稳定因素,切实防控好各类风险。
    三、下一步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面对“新常态”,“以煤为本,以大地质为主”这一产业定位不能动摇。地质勘查工作一直是我们的传统产业,是我们的“老本行”,大地质工作为实现全局“十二五”目标任务做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贡献。随着十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勘经济发展,我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地矿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又再次面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活力、求发展,各单位都在忙着“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再次正确认识地矿工作在全局产业结构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认为,地质勘查既是我们的传统行业,也是我们的优势行业,经过几十年的产业发展,地质勘查业的某些优势是全局其它产业远远不及的,我们常说“扬长避短”,地质勘查就是我们要“扬”的一个“长”,地质勘查业是其它产业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全局各项产业的发展,很多时候,地质勘查业还主动“避”了其他行业的“短”。我们是煤田地质局,“煤田”和“地质”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的名片,是我们单位赖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我们自己都不重视“煤”和“地质”了,肯定省政府和其他单位更不重视我们,我们更容易被边缘化。所以,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地质勘查是我局的主业,煤炭这个“根”和“本”不能丢,不能褪色,“以煤为本、以大地质为主”的产业定位不能动摇,发展这一产业的劲头不能放松。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地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事地矿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带好头,领好路,使大地质产业真正支撑起全局经济发展的骨架,实现“以煤为本、以大地质为主、多种产业适度发展的综合地勘局”这一发展目标。
    (二)认真应对,做好全局产业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急需顶层的设计、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指导,才能依法合规地推进改革、创新与发展。局应从多方面积极加强同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组织局职能处室加强政策研究,做好服务和指导。各单位结合实际做好优势产业定位,合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本、技术和设备资源。现在全局已确定为整体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如何使全局拧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如何坚持“以队为基础,以全局为整体,以资产为纽带,整合资源,打造优势产业,实现专业和区域合理布局”,如何“建立资源共享、利益联动机制,防止同质竞争,减少重复经营,使全局产业高效有序发展”,是我们急需要研究的课题。
    纵观全国地勘单位几十年改革发展历程,对局属各单位进行大调整的发展方式成功的不多,下属地质队各自为战的方式也难以做大做强,以队为基础的根基不可轻易动摇,“以队为基础,以局为整体”是适合我局的一条发展路子,具体哪些方面分、哪些方面合,需要研究,需要辩证的分析,总之以有利于发展为原则。
    (三)改革创新,激发激活地矿工作机制体制。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目前条件下,体制属性地勘单位无力变更,但搞活机制却大有可为。机制就是“机构”和“制度”,搞活机制就是把人的活力和潜能激发出来,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地勘单位的改革,就是要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观念,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时效观念,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用人观念,“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熬劳”的功过观念。在分配制度上,要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和管理骨干倾斜。对特殊的领军人才,探索用市场的办法协商解决有关待遇问题。在大趋势上,我们要及时跟进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推进步伐,及时关注、学习公益二类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要积极总结近年来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模式的经验得失,进一步大胆探索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国营资本和民营资本“两个活力”,为发展注入更多的市场动力。在较大的勘查和找矿项目中积极推行局内单位项目股份制,比如攀西钒钛磁铁矿、老挝找矿和大村勘探项目模式等,都是我们探索出来的一个很好的合作模式。对我们局来讲,如果大村煤炭探矿权能够有效变现,我们矿业投资开发就能走地更活一些。
    (四)真抓实干,遵循“三严三实”做好新常态下的地矿工作。习总书记在“三严三实”讲话中提出的“谋事要实、创业要实”,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干事当头,以实为先”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企业文化。一切宏伟的蓝图都是靠实干绘就,一切美好的愿景都要靠实干实现。煤田人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也清楚地明白,市场开拓离不开实干、找矿突破离不开实干、产业升级离不开实干、一切发展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真抓实干。我们依靠实干创造了“十二五”以及建局六十年来辉煌的历史,也必然依靠实干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
    2015年下半年全局的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局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主动作为,树立勇于担当、“干事当头,以实为先”的工作理念,努力调动全局广大职工的实干精神,汇聚成改革发展、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在实现富强、和谐、活力的“煤田梦”、共筑“十三五”的谋篇布局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希望大家在本次地质及找矿战略研讨中,畅所欲言,群策群力,达成共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找到发力的方向,促进新常态下全局地矿工作稳定向好发展。
 
    预祝会议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